5月起结清逾期能做征信修复?水太深了!

2023年04月10日 14:04

217

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第58号令文件《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

01

发改委信用修复内容


《办法》提到,信用主体依法享有信用信息修复的权利;信用信息修复的方式包括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和修复其他失信信息;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申请修复的信用主体收取费用。


而在2022年3月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陈建华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征信修复’是一个噱头。”,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和官方文件并无“征信修复”的概念,但有“信用修复”的表述。从国际经验来看,部分国家征信业相关法规中提及的“信用修复”实质上是指帮助信息主体修改错误的信用记录,修补受损信用和提升信用评分,这与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征信异议处理规则类似,主要是将错误征信信息改为正确的纠错机制。


所以,在目前概念、用词还未统一的当下,【发改委】“征信修复”的应用领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在金融征信领域,一般是用【央行征信】提的征信异议处理。


02

信用修复乱象


一转眼【信用修复】这个词已经在征信这个小领域内“飞”了8年,业内也有专业靠这个申诉手续赚钱的项目。


征信修复的水很深。这本身是个“老业务”。指的是如果信用报告当中有错误或者遗漏,可以向放贷机构或征信中心(分中心)提出异议并要求更正。


本来是一项利民服务,但这一概念被滥用了。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众多开展该业务的征信修复公司、征信律师等,大多假借“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通过虚假宣传、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手段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从中非法获利。


包括我们行业内的中介,都有被骗过的经历。做征信修复的人就抓住中介想包装客户的心态,专门薅贷款中介的羊毛。事实上,征信机构也不“鼓励”这项业务的开展。


一般来说,只有涉及到信息填写有误、客户经理录入操作有误放贷机构数据处理有误征信中心整合数据有误,才可以提出异议。


央行也多次发文打击此类行为。早在去年3月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


近期在朋友圈传播的“信用修复”的信息,显然又是在混淆概念,借机揽财。机构与公众还须擦亮眼睛。

图片


03

信用中国:从未开展过个人相关业务


更为重要的是,征信牌照也是约束相关业务的关键。此前向信用中国官方客服进行问询,得到的回复为,平台并未做过任何与个人相关的信用修复。


目前拥有个人征信牌照的市场化机构主要有百行征信、朴道征信等。信用中国并没有相关的牌照。


当然,两者的区别不仅于此。关于央行征信中心与信用中国,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针对个人和企业的金融借贷类逾期信息提供异议处理;后者主要针对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行政处罚信息进行信用修复,并不针对个人开展业务。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提供“信用报告”,但也存在很大的区别。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信用报告,又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记录借债还钱、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而个人信用报告为注册用户展示其个人信用信息的基本情况,包括信贷记录、部分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的明细信息。


图片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个人征信报告”


图片


而“信用中国”提供的信用报告,全称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其正文内容主要包含基础信息、行政管理信息、诚实守信信息、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经营异常信息、信用承诺信息、信用评价信息、司法判决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等。


尽管央行征信的“公共信息明细”和“信用中国”的公共信息有所重合,但业内人士表示,两份信用报告的数据源分属于不同的系统。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信用中国”的信息被修复,央行征信中心的也不一定同步。而且修复的仅为企业组织的信用报告。对个人的逾期修复是没有效果的。


《办法》全文PDF版

图片

图片